查看原文
其他

碳减排支持工具全解

毛小柒 青枫博研社 2022-04-05

特别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坚持第三方独立研究平台的市场定位,积极响应并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致力于向读者传递正能量,分享作者及市场优质研究成果,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本微信公众号在原创文章中力求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如涉及到侵权、诽谤、信息采编错误等事宜,请于后台留言,经核实后,我们将立即给予更正、删除,并进行公开道歉。

【正文】

2021年11月8日(周一),央行正式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是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时隔8个月正式推出。某种程度上看,由于政策层面多次表态,市场对这个工具的预期还是比较充分的。

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要点梳理

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和普惠性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一样,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促进碳减排空间较大以及给予一定金融支持便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其中,

1、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

2、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

3、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

(三)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其中,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目前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

(四)按照“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五)金融机构若要获得央行发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需要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核实验证。

二、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几点评价

(一)和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项再贷款工具非常像

某种程度上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再贷款工具的变种,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新的再贷款工具。去年疫情期间,央行先后推出了3000亿元抗疫专项优惠再贷款、1.50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以及4400亿元再贷款支持工具。

其中,2020年2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央行与审计署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财金〔2020〕5号),明确“人民银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

和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项再贷款工具,碳减排工具有如下几点共同之处:

1、均是向特定对象发放,并支持特定企业。

2、贷款利率均是与LPR挂钩。如,专项再贷款的利率与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分别为LPR-2.50%和LPR-1%,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与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分别为1.75%和LPR。

3、均是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模式(当然再贷款工具相对更灵活)。

4、均是采取利差锁定的模式。如,专项再贷款的利差锁定在1.50%,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利差为2.10%)。

5、均需要提供合格抵押品。

当然,二者之间也有一些差异,比如碳减排支持支持工工具更强调“风险自担”,没有财政贴息支持,并非按照金融机构贷款本金的100%提供支持等。

(二)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设定为1.75%,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定向降息

央行明确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利率为1.75%,较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2.25%)低50BP左右(2020年2月和7月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下调至2.50%和2.25%),同时金融机构开展此类业务相应能够获得的存贷利差大致在2.10%左右,相较于去年疫情期间推出的专项再贷款1.50%的利差友好很多,当然这可能与碳减排支持工具本身更强调“风险自担”以及更强调支持初创企业有关,毕竟更高的利差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三)从存贷利差角度看,对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可能没那么大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中,虽然央行提供资金的利率为1.75%,利差大致也能够达到2.10%,但整体上看由于承担着更大的风险,面临严格的监管,且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的整体资金成本本身并不高,因此我们理解该工具对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可能没有那么大(当然和公司定期存款相比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特别是从利差角度来看的话,这个结论会更加确定,毕竟目前来看多数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均在2%甚至3%以上。基于此,如果该工具的发放对象能够拓宽至地方性金融机构,效果可能会更好,毕竟相较而言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存款成本要明显高于全国性金融机构,更有降低资金成本的诉求。

(四)每年带动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应在5000亿元以上

截至2021年9月底,主要金融机构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4.78万亿(较2020年底余额净增2.83万亿)。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为3.79万亿,一季度至三季度分别净增2000亿元、1800亿元和2100亿元,因此每季度的净增额大致在2000亿元左右,每年的净增额大致在5000亿元附近。也即,仅从清洁能源领域来看,每年能够带动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规模约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三大领域均考虑在内,每年能够带动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规模应在5000亿元以上。

 

综上,和疫情期间推出的再贷款工具相比,碳减排支持工具本身更具中长期性,应会存在较长时间,因此这一工具预计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发放对象、期限等方面。虽然相较于金融机构的公司定期存款成本,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一定优势或吸引力,但从存贷利差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则性价比似乎并不突出,具体实操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从政策动机和用意来看,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结构性宽信用和定向降息的成分会比较明显一些。



推荐关注微博:任博Abner

联系微信号(abnerentao)加群



(完)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微信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代表任职单位的立场,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本微信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微信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微信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微信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涛动宏观》,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